您好!欢迎访问顺富紫微网!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(诸葛亮称骨算命法旧版)

八字算命 697℃ 小二星座

四、诸葛亮在军事能力方面的短处。

诸葛亮虽然用尽了最大的努力,但最后北伐还是失败了,他也在北伐中牺牲了生命。我们在感叹他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的同时,也要看到他为什么没有能够北伐成功。这是与他自身军事能力方面的缺陷分不开的。

我们来看看他的敌手对他的评价。司马懿在诸葛亮三次伐魏时说,“亮虑多绝少”。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出斜谷攻魏时,司马懿给司马孚写信说,“亮志大而不见机,多谋而少决,好兵而无权,虽提卒十万,已堕我画中,破之必矣。”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诸葛亮

而陈寿在史书《三国志》上对他也评价说,“然亮才,于治戎为长,奇谋为短,理民之干,优于将略。”。“亮之器能政理,抑亦管、萧之亚匹也,而时之名将无城父、韩信,故使功业陵迟,大义不及邪?”

当然,司马懿和陈寿的评价有着他们的个人主观因素在里面。但是,从诸葛亮的这五次军事行动来看,确实在奇谋将略上有缺陷,只讲求与敌人进行堂堂正正的交锋,很少用计谋。这使得他的对手对他避而不战,硬生生拖死了他。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司马懿

在最后一次北伐时,诸葛亮率十余万大军出斜谷,在渭水南原筑垒。诸将打算驻军渭北以待敌,司马懿说:“百姓积聚的粮秣财物都在渭南,这是必争之地。”即引军渡河,背渭水而筑垒。司马懿对诸将说:“诸葛亮若是个勇者,应当出武功,依山而东进。若西上五丈原,则我军就无事了。”诸葛亮果然上了五丈原。司马懿就害怕诸葛亮攻其必救,逼迫他进行决战。可后来诸葛亮还是选择了稳妥的方案。

诸葛亮又使用了几次计谋,但计谋的技术含量太低,轻易就被对手识破。后来诸葛亮为了让司马懿出战,派人送司马懿女人穿的衣服首饰,司马懿还是固守不出。双方转入了长期的对峙消耗局面。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云:“善战者,制人而不制于人”。诸葛亮不能制人,反而被司马懿按住脉搏,处处受制于人。这体现了他在计谋方面的短板,也侧面印证了司马懿和陈寿对他的评价。

五、造成诸葛亮军事能力短板的原因。

第一、诸葛亮在培养军事素养方面起点太低,开始太晚。

史书记载诸葛亮年轻时尝自比管仲乐毅,但时人莫之许也。不认同他,主要是认为他纸上谈兵,过于自大。而刘备得到诸葛亮后,也主要把他当萧何来使用,发挥他的政治才干。这样,诸葛亮的军事水平过多的停留在纸面上,没有能够在实际的战争中得到锻炼培养。到了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,国内已无几个良将,这个时候诸葛亮被迫担负起军事指挥的责任,这时再加强自己的军事才能已经为时很晚了。

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前,和马谡关系很好,两个人经常探讨问题通宵达旦。在街亭之战时,诸葛亮不用魏延、吴懿这些老将当先锋,而任用马谡。就是因为器重马谡的军事才能,认为他完全可以替代自己指挥打胜这一仗。可没有想到,没有军事指挥经验,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被敌人一击即溃,断送了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。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挥泪斩马谡

事后诸葛亮哭着回忆起刘备临终时的嘱咐,“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”。这也未尝不是对诸葛亮本人的劝谏啊。

第二、刘备集团本身的缺陷影响了诸葛亮。

刘备集团拥有精兵强将,也拥有一定的治国人才。但刘备集团最缺乏的人才却是奇谋之士。如同郭嘉荀彧荀攸贾祤之士。我们可以看到,刘备集团在前期作战都是依靠刘备的谋略和敌人抗争,可刘备的谋略水平有限,经常被曹操用计谋轻易击败。

直到有了法正辅佐刘备后,这个缺陷才有了改善。紧接着在法正的指导下,刘备取益州,占汉中,实力达到了顶峰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说道,“先主复领益州牧,诸葛亮为股肱,法正为谋主,关羽、张飞、马超为爪牙,许靖、麋竺、简雍为宾友。”可惜好景不长,法正很快死去了。失去法正的刘备也马上遭遇了夷陵惨败。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曹操和司马懿

诸葛亮就是在这样一个军队中成长的,缺失谋主的军队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。为什么曹魏的军事人才丰富,这是因为曹操的言传身教起了很大的作用。司马懿本身素质不错,再加上长期在曹操身边,和曹操和那些优秀的谋士耳习目染,可以直接学习很多东西,这奠定了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基础。而诸葛亮就完全没有这种学习的环境和机会,让他难以通过学习增长自己这方面的能力。

第三、诸葛亮天生的谨慎的性格阻碍了他的军事能力的培养。

对天才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?是性格。我们可以看看那些天才,他们无一不是有着自己独特性格的人。他们的举动不拘小节,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。他们的言谈举止不落俗流,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出人意表。军事天才更是如此。

这是因为行军作战更是要讲求谋略。《孙子兵法虚实篇》云,“凡战者,以正合,以奇胜。故善出奇者,无穷如天地,不竭如江海。”我们看那些军事天才用兵无不如此。白起在长平之战,以正兵正面对抗,以奇兵穿插分割包围对手。韩信在井陉之战,以背水阵正兵对抗,以奇兵包抄占领敌人后方军营。可诸葛亮只是以正合,难得见到以奇胜的。更何况白起、韩信能够引诱调动对手出洞,诸葛亮面对坚垒束手无策呢。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这就是诸葛亮的性格使然。他是循规蹈矩,谨小慎微的性格。历史上也留下了诸葛一生唯谨慎的名声。这种性格做行政管理是非常称职的,但到了战场上,这种性格就严重阻碍了他的能力的发挥。他不自觉的就崇尚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。因为这样的作战方式变数最少,自己也能够掌控。他几次反对魏延的分兵方案根源也是在这里。

诸葛亮的这种性格也阻碍了他的军事能力的学习和提高,到最后他虽然能够使用一些浅显的计谋,但进步还是有限。只是天不假年,诸葛亮去世时已经五十四岁了。如果他能够再多活些日子,虽然性格已经定型许久,也许会突然突变也未可知。但这也只是一种假设了。

第四、蜀国的国力不允许诸葛亮用险。

蜀汉在连续遭受荆州之役和夷陵之战后,元气大伤。是诸葛亮筚路蓝缕、兢兢业业才苦挽危局。经过诸葛亮的苦心经营,使得蜀国有了一支十二万左右的军队,这是诸葛亮的命根子。他根本不允许别人去触碰它。

蜀国的国力小是事实,所以诸葛亮不敢孤注一掷的拿国运去赌博。而且他处在的位置,如果大败,蜀国的局势难以收拾。一出祁山损失不大,为了稳定形势,他就自贬三等。因为输不起,我们可以想见诸葛亮身上的压力有多大。

于是无形中诸葛亮的用兵标准是不能打大一点的败仗。这个标准放谁身上,都承受不起。更何况是诸葛亮,这样他就更不敢用险了。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诸葛亮

我们知道,诸葛亮学习战争的主要途径就是战争。不用险就根本得不到用险的经验教训,如何能够提高。于是不会用险就不敢用险,不敢用险就更不会用险。这就更加约束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提高。

到了第五次北伐,是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时日不多了,因此在这次北伐中也尝试着使用计谋,给了司马懿一个措手不及。可司马懿这个老狐狸从这些反常举动中嗅到了味道,在接见蜀军使者时套出了诸葛亮的信息,得出了诸葛亮身体状况的判断。最后下定了对峙的决心,耗死了诸葛亮。

六、我们从诸葛亮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。

纵观诸葛亮的人生经历,我们不能不承认诸葛亮在政治上是个天才。一个权臣,能够做到主不忌,臣不疑。在治理国家上,能够做到立法施度,井井有条,使得夷陵之战后的蜀国能够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,做到兵强马壮,国家富强。这实在是旁人难以做到的事情,而诸葛亮做到了。

诸葛亮在军事上,我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。他长于治军,擅长军队的组织建设。而且还有很强的战场指挥能力。在第四次北伐时,他和司马懿的那次卤城战役就显示了他和他的蜀军的极强的战斗力。那次战役,蜀军大败司马懿,获甲首三千级,玄铠五千领,角弩三千一百张。从此之后,司马懿就很少和诸葛亮正面交锋。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但我们在肯定诸葛亮是军事家的同时,我们也要承认他不是一个军事天才。他惯于使用正面交锋的战法,却不能运用谋略来调动对手,制约对手。所以他的战役打到最后一般都变成对峙的僵局。

兵法云,兵形如水。诸葛亮的兵形到最后就变成一潭死水。他的对手抓住他的弱点,把他导入僵持的死局。诸葛亮在敌众己寡,粮运艰难的情况下,求战不得,最终壮志未酬,耗死在五丈原。

后人评价诸葛亮奇谋为短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这也是诸葛亮所处的环境和他自身的原因造成的。正是在将略方面的缺陷,造成了他的军事能力达不到他所想达成的战略目标,使得他壮志难酬。

诸葛亮的称骨算命法

诸葛亮

虽然如此,诸葛亮那一心光复汉室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终将永远彰显史册。无愧于“两汉以来无双士、三代而后第一人”的赞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