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则天,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,她上承贞观之治,下启开元盛世,在唐代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。之所以能登上帝位,武则天不仅有过人的智慧,在政治方面也有极强的敏锐性和把控力。
就是这样一位手腕强硬、励精图治的女皇,在她的晚年却养了无数面首,甚至七十多岁还因为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斩杀了自己的亲孙子,遭到群臣的批判。
狄仁杰,作为武则天最亲近、最信任的臣子,曾劝谏武则天“戒色”,将精力都放在国事上。而当武则天给他看了两样东西后,狄仁杰哑口无言,也不再对武则天的私事过问,任由武则天大开后宫。
二次入宫,登上后位据专家推测,武则天原名可能是武元华。十四岁时,年轻娇媚的武则天便被父亲送进了皇宫,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。虽然李世民对于武则天并不喜欢,出于对武则天父亲的看重,还是赐予她“武媚”的称号。
武则天出生于山西文水,她的父亲武士彠曾拥护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,是唐朝开国元勋之一。然而武则天的父亲原来是一名商人,在有着“士农工商”阶级划分的封建社会,即使他后来被李世民封为荆州都督,还是被很多读书人看不起。
因此,武则天在进入皇宫后,因为不得李世民的宠爱,再加上身世的影响,经常被人诟病身份低下。在李世民去世后,26岁的武则天作为既不受宠也没有生育子女的后妃,按照唐朝的规章,被发往感业寺修行。然而,雄心勃勃的武则天自然不愿意在古佛青灯中度过自己的余生。早在没离开皇宫之前,她就与继位的唐高宗李治暗通款曲,并凭借一首“不信比来长下泪,开箱验取石榴裙”的《如意娘》,让李治不顾群臣的反对,重新迎她回宫。
重回后宫只是武则天的第一步,她接下来的打算是登上皇后的位置。作为二进宫的女子,她曾经作为李世民的后妃是人尽皆知的事情。如今能重回皇宫,被封为昭仪,已经是对封建礼制的极大挑战,她怎么可能坐的上皇后的位置呢?当时正逢唐高宗李治对长孙无忌、褚遂良等元老大臣在朝廷上日渐强大心存不满,打算以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一事来打压关陇集团,以此来扭转自己的不利局面。而武则天也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,迈出了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二步。
女皇岁月,养面首无数作为李治的皇后,武则天在她生病不能处理国家事务时,替丈夫上朝,接手部分权力。就这样,武则天一步一步在朝廷上发展出自己的势力,并在上元元年,获封天后,与天皇李治共同执政,这段历史被人们称为“二圣临朝”。
甚至唐玄宗李治一度因为风眩症打算禅位给武则天。当李治因病逝世后,太子李显接过皇帝的遗诏,即位为皇,史称唐中宗。李显即位后,武则天也退居二线,作为皇太后在宫中颐养天年。谁知李显的一番话让她大发雷霆。
嗣圣元年,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,裴炎作为宰相对于李显的这个决定并不认同,出言阻止。而李显怒气上头,竟说出“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,又有何不可?”这样的话。武则天因为此事联合大臣将李显废黜,贬为庐陵王,转立李旦为帝,史称唐睿宗。经过李显一死,武则天在李旦继位后也没有松开把握朝政的手,并发展出了以武氏为核心的政治集团。
载初元年,在一系列官民、宗亲、道士的请愿下,登上则天门楼,赐李旦武姓,改唐为周,开启了女皇的生涯。在政期间,武则天殚精竭虑,不仅大破突厥、收复安西,还开创殿试、武举,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科举考试制度。当登上皇位后,武则天也效仿众多帝王一样广开后宫,养了许多面首。在封建社会,女人从小就接受三从四德教育的洗礼,武则天这一行为可谓是对封建礼制的极大挑战,许多大臣也对她的行为颇有微词。
退位去世,立无字碑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,能坐稳江山,不仅靠的是强硬的政治手腕、卓越的领导才能,她说一不二的坚强性格也是挑起江山重担的重要因素。面对群臣的反对,她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,并不会影响到朝政便毫不在乎。
然而她最信任、最亲近的大臣狄仁杰也在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、张昌宗两兄弟在朝廷上作威作福后,曾上书劝谏她约束自己的行为,不可让事态继续发展下去。若是寻常的大臣,武则天自不放在心上,但是狄仁杰的话她却听进心里了。
在一次下朝后,武则天将狄仁杰召进御书房,将发钗拆下,把自己的一头黑发给狄仁杰看,随后又给狄仁杰看了自己的牙齿。狄仁杰看武则天的头发乌黑亮丽,她的牙齿也很是健康,知道武则天并没有耽于美色。
武则天也向狄仁杰解释道,她之所以忍受面首在朝廷上的荒唐行为,不过是让他们分担李氏子孙对自己的仇恨,毕竟,大唐还是李家的王朝。狄仁杰也很快理解了武则天的苦心,不再因为养面首一事与武则天起争执。当武则天逝世之后,张氏两兄弟也遭到了唐中宗的清算,这也达到了武则天忍耐他们的目的。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,武则天在逝世之后并没有像许多皇帝一样亲自为自己的墓碑题词,反而留下遗嘱立无字碑。
武则天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将会面对后人的评说,因此比起大肆宣扬自己的历史功绩,不如留下无字碑。她豁达宽广的心胸也让人很是敬佩。
武则天的一生看似机关算尽,对于朝廷上反对自己的大臣也是赶尽杀绝,甚至留下了“酷吏政治”之称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她作为明智的君王,对于唐朝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明君。即使是在她的统治后期,后人评论她“豪奢专断,渐生弊政”,她的所作所为也是蕴含着深层的含义。即使养了许多面首,她也没有耽于美色,若不是有面首为她分担李氏子孙的怒火,她也不能顺利的作为李治的皇后被安葬。